第 01 號通知
為定期交流我國在建筑物鑒定與加固改造領域的新成果、新經驗和科研新動態,進一步推動本領域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的發展,由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鑒定與加固專業委員會主辦,山東建筑大學承辦的“第十四屆全國建筑物鑒定與加固改造學術交流會議”茲定于 2018 年 9 月在青島市召開,現將有關安排通知如下:
一、會議主要內容
1、邀請國內外的院士、知名專家和學者作大會特邀報告;
2、宣讀、交流學術論文;
3、由本領域國家標準管理組、編制組介紹有關新規范實施的熱點問題和在編規范進展情況;
4、展示國內外檢測儀器及加固新產品、新材料、新技術、新工藝;
5、開展古建筑加固和中小學房屋抗震鑒定加固學術研討。
二、主辦、承辦、協辦單位
1、大會主辦單位:
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鑒定與加固專業委員會
2、大會承辦單位:
山東建筑大學
3、大會協辦單位:
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
山東省高校土木結構防災減災協同創新中心
山東省建筑結構鑒定加固與改造重點實驗室
山東省土木結構診斷改造與抗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
山東建大工程鑒定加固研究院
山東建固特種專業工程有限公司
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程質量分會檢測鑒定專業委員會
山東土木建筑學會工程檢測鑒定加固專業委員會
三、會議論文征集工作
會議論文集將由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。從本通知下發之日起至2018 年 5 月 31 日為論文征集時間,具體征文辦法詳見附件 1、附件 2、附件 3。
歡迎從事本領域的專家、學者、大專院校師生以及廣大的工程技術人員,圍繞本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、典型工程實踐經驗等,積極撰寫高質量高水平的論文并踴躍投稿。會議特設青年論壇,為青年學者及工程技術人員提供更適宜的交流平臺。也歡迎與該學科發展有關的生產、研發企業積極參與,共同推動學科按照良性、快速、可持續的目標發展。
四、參會對象
1、特邀國內外專家、學者;
2、本委員會委員及顧問委員;
3、論文作者;
4、標準、規范編制、管理人員;
5、本專業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、學者、大專院校師生和相關企業專業人員(有無論文均可報名參加);
6、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理事及會員;
7、有興趣在本專業領域發展的其它人員。
五、有關說明
1、具體參會辦法由大會籌備委員會第 2 號通知發布;
2、本通知(第 1 號通知)由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聯合行文,繼后有關本會議籌備工作的各項通知,將委托承辦單位直接發出。
六、聯系方式
單 位 :山東建筑大學工程鑒定加固研究院
地 址 :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歷山路 96 號
郵 編 :250013
大會總負責:張 鑫
1、論文組
聯系人:王 琴(13001737321)閆 凱(13589099960)岳慶霞(13791143906)
電 話:0531-86367232-212
傳 真:0531-86993042 (請注明聯系人收)
E-mail:jiandingjiagu_14@163.com
2、會務組
聯系人:李 瑩(13305419536)郭 東(15564106166)
王 靚(15154117921)李 鶴(18953138826)
電 話:0531-86367232-512
傳 真:0531-86993042
E-mail:jiagu_sdjzdx@163.com
主辦單位 承辦單位
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山東建筑大學
鑒定與加固專業委員會 山東建大工程鑒定加固研究院(代章)
二〇一八年三月五日
『附件 1』
第十四屆全國建筑物鑒定與加固改造學術會議論文征集辦法
1.論文集名稱:《土木工程檢測鑒定與加固改造技術》——第十四屆全國建筑物鑒定與加固改造學術會議論文集
2.征文內容:
工程結構加固改造綜述及國內外最新動態;
工程結構加固、改造理論分析及試驗研究;
工程結構安全性、可靠性鑒定方法及工程應用;
工程結構耐久性研究及工程結構耐久性評定;
結構加固方法研究及工程應用;
工程結構抗震性能鑒定方法及工程應用;
工程結構檢測技術及檢測方法的研究與應用;
加固、改造新技術、新材料的研究與應用;
加固、改造施工工藝的研究與應用;
重大工程質量事故原因分析與處理;
建筑物災后鑒定與加固方法及應用;
中、小學房屋抗震鑒定與加固;
古建筑保護、維修、改造及工程應用;
公路、橋梁、構筑物的可靠性評定方法及工程應用;
本領域最新標準與規范介紹。
3.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項見附件 2,投稿采用電子郵件方式,稿件名稱標記為“作者姓名+論文題目”,請注明聯系人及聯系方式。
4.投稿截止日期:2018 年 5 月 31 日(為收到稿件全文的日期)。
5.聯系地址及電話
單 位 :山東建筑大學工程鑒定加固研究院
地 址 :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歷山路 96 號
郵 編 :250013
聯系人 :王 琴(13001737321)閆 凱(13589099960)岳慶霞(13791143906)
電 話 :0531-86367232-212
傳 真 :0531-86993042 (請注明聯系人收)
E-mail:jiandingjiagu_14@163.com
『附件 2』
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項
為提高本屆會議的論文質量和學術層次,現對稿件做如下要求。
1.1 來稿必須具有創新性、學術性、科學性、準確性、規范性和可讀性。
1.2 將嚴格按審稿程序審稿,來稿經初審合格后,請兩位同行專家審稿,決定稿件錄用與否。
1.3 本論文集所刊文章在國內外數據庫、檢索機構報送時,不再征求作者意見。
1.4 請作者嚴格遵守國家有關保密規定,不得泄漏國家機密,稿件刊登后文責自負。
1.5 凡在國內外正式出版的刊物上刊載過的稿件,本刊一律不予刊登。
2.1 來稿要求主題明確、數據可靠、邏輯嚴密、文字精煉。論文限 5000 字以內(頁面限制在 4 頁內)。文稿必須包括中英文題名(限 20 字以內)、作者姓名(注明漢語拼音)、作者單位(中、英文)、中英文摘要、中英文關鍵詞(按《漢語主題詞表》標引 3~8 個)、中圖分類號、正文、參考文獻。并在文稿首頁左下角處寫明第一作者簡介(后面的作者中如有博士導師,也請一并介紹), 包括姓名 、性別、出生年、職稱、學位或學歷,并注明論文屬何基金資助項目及批準號等。此外,文后請注明作者聯系電話、郵箱、通訊地址等信息。
2.2 論文摘要應采用第三人稱, 寫成報道性摘要,包括目的、方法、結果和結論、重要參數四要素,且不少于 300 字。摘要應能準確、具體、完整地概括原文的創新之處, 不必重復題目,不使用“本文”、“作者”等作為主語, 應重點寫明論文的創新點。
2.3 英文摘要的撰寫切忌把中文摘要一一對應地翻譯過來,應盡量將其寫成一篇完整的短文,主要內容仍應包括工作或研究的目的、研究方法、主要結果與結論和重要參數 4 點內容。
2.4 關鍵詞要規范,應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取,未被詞表收錄的詞如果確有必要也可作為關鍵詞。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。
2.5 文稿中圖、表隨文出現,要求各圖形符合制圖規范,圖中文字、符號、縱橫坐標中的標值、標值線必須寫清,標值應使用標準的物理量和單位符號(一般不用中文表示)。照片應選用反差較大、層次分明、無折痕、無污跡的黑白照片,作者應自留底圖。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線表。
2.6 正文(含圖、表)中的物理量和計量單位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,對外文字母、文種、大小寫、正斜體、上下腳標、矢量、矩陣和易混淆的字母應書寫清楚。
2.7 文稿章節編號采用三級標題頂格排序。一級標題如 1,2, 3···;二級標題如 1.1,1.2,1.3···,2.1, 2.2,2.3···;三級標題如 1.1.1,1.1.2,1.1.3···,2.1.1,2.1.2,2.1.3···;引言或前言不編序號。
2.8 參考文獻應著錄主要資料,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原則上不引用。文獻序號應與其在文中出現的次序一致。文獻著錄內容應符合國家標準,著錄格式如下:
(1)專著:[序號] 著者.書名 [M]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.起頁碼- 止頁碼。
(2)期刊:[序號] 著者.論文題目[J].期刊名,出版年,卷(期):起頁碼-止頁碼。
(3)論文集:[序號] 著者.論文題目[A].論文集名[C]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.起頁碼-止頁碼。
(4)學位論文:[序號] 著者.論文題目[D].保存地:保存單位,年份。
(5)專利文獻:[序號].專利申請者.題名[P].國別:專利號,出版日期。
著者姓名采用姓前名后的寫法,姓名用漢語拼音的著者,用姓名全稱,不縮寫;姓名用西文的著者,姓大寫,姓與名之間空一字符,名用縮寫,不加縮寫點,如著者不多于 3 人,應全部著錄;如為 3 人以上時,只著錄前 3 人,后面中文加“等”,西文加“et al”。
2.9 文章具體書寫格式及字體大小應按『附件 3』的要求整欄書寫。